知识就是力量

当前位置:首页 > 点子


我,炒美股,惊心动魄

2022-12-01

在为数不多的港股和美股投资者中,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作者余孙石

来源一腾讯科技

(ID:qqtech)

春节过后,美港股经历了过山车般的震荡,尤其是互联网概念股、科技股、新能源汽车股。仍然不确定。

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与A股相比,港股和美股有些小众:开户门槛高、外汇限制、时间不方便等诸多因素限制了客户群体的数量。但在为数不多的港股和美股投资者中,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互联网从业人员炒港股、美股的原因很简单:公司有股票发行,但这些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在美股或港股上市。员工为了套现,开设了美股、港股账户;大部分公司也在港股和美股上市,所以我也开始投资这两个市场。

本期《亲身经历》聚焦三位港股和美股投资者。有的利用美股开盘前不到一个小时,从已经爆仓的瑞幸身上赚了3万多美元;我买了很多新能源汽车股票。清仓后,我不仅帮家里还了高利贷,还自己买了两辆车。房子的股票价值不值得买......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讲述人:李珏

简介:互联网高层,从事智能汽车、车联网项目,4年港股、美股经验

去年在蔚来拿了一个重仓。清仓后,我帮家里还了几百万高利贷,自己也买了两辆车。

我是2017年开始买美股和港股的,原因很简单。公司已发行股票,公司未在A股上市。需要开立港美股账户和香港银行卡。后来开始炒美股和港股,因为我熟悉的公司不是港股就是美股上市,A股没有我熟悉的优质资产。

一开始,公司的股票都存放在账户里。后来股票多了,身边的同事也在炒港股和美股,就想大做文章。

我的投资风格是翻倍,所以我卖了公司的股票,看看买哪只股票有翻倍的潜力。但我的开局很糟糕。我损失了我买的第一只股票的 95%。

我最得意的运营是蔚来。我是2020年5月开始买的,当时3块多。到 11 月,它已经上升到 67,接近 20 倍。

去年年初,我不敢重仓,因为心里有点不踏实,就投了10万元。直到4月下旬合投蔚来正式签署投资协议后,我才入手。我知道这件事不会很严重。大胆买,哪怕当时涨到10多块。

因为我是做这个的,长期关注蔚来,我觉得肯定能到30多美元,所以敢赌。当时我是抱着长线投资的心态来看的。

我没有和蔚来的朋友聊过,因为我觉得他们的员工对股票了解的很少。我潜入了很多车主群,但更多的是和那些车主聊天。很多人都在买蔚来汽车,我知道它的销量应该还可以,所以才敢一点点加仓。

包括我后来买理想和小鹏的原因,我看到很多人在车主群里讨论,真的去买车了,所以我就凭这个敢买三款国产新能源车的股票。

当然,也有不幸的操作,就是刚才说的第一笔投资。因为我认识这家公司的老总,他们公司上市了,我们私聊的时候,老总说他们的股价在低点,值得买,但是买了之后跌了95%。但是我觉得这是不能把握的事情,因为他们公司股价的下跌遇到了政策风险,谁也无法预料,也只能认了。

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大概赚了好几百万美元。清仓后买了两辆车,一辆蔚来,一辆小鹏,还帮家里还了几百万的高利贷。其实我还有余钱可以付房子的首付,不过我觉得房子涨得太慢了,还是炒股比较好,跌了也无所谓,反正,我拿着它很久了。

口述人:张伟

简介:曾就职于多家互联网公司,3年港美股经验

瑞幸“暴雷”当晚,不到一小时赚了3万美元,现在不怎么碰期权了

2018年前后,我开始接触港股和美股。原因相对简单。首先是我正在考虑送孩子去国际学校,所以要提前兑换美金。有了美元,我会买一些美元理财产品来对冲一些汇率风险。

我当时在汇丰开户,他们也有一些美元理财,但觉得回报率比较低,就想着用美元做一些股票投资。

第二,当年中国有很多优质的互联网公司在港股和美股上市。因为我是做互联网行业的,我认可这些公司的价值。同时,我也认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刚刚跟进了。

美股和港股没有涨停板的概念,所以我觉得比A股更惊险。我经历过的一次是在美股正式开市前买瑞幸清仓。开市前不到一个小时,就赚了3万多美元。

当时做空机构称瑞幸做假账,瑞幸也公开承认财务造假。资本市场情绪变化非常剧烈,导致瑞幸股价盘前震荡。我当时正在做一个非常短的乐队。

当然这种情况也很特殊,基本很少见,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赚了一波快钱就走了,我觉得不到一个小时就赚了30000美金很值得,而且我已经达到了我的心理预期。

港股、美股、A股的另一个区别是资本市场的多样性,有期权、牛熊证、卖空、卖空等多种玩法。坦率地说,大家在刚开始玩美股和港股的时候都能感受到这种诱惑。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人分享的文章说,某某一年赚10倍,三年赚100倍,基本上就是靠这个期权交易。

这样的文章也会吸引我,让我想以小见大。但是操作久了,你会发现,基本上是赚不到钱的,尤其是美股。你发现现在是最好的买卖时间,应该是北京时间凌晨。除非有一天我们移民到美国,否则我们不太可能一直盯着这个东西看,这让你很难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是交易的最佳时机。

上个月美国公布了一项政策,导致中概股当天波动非常剧烈。那天,“跟谁学”下跌了 50%。如果你买短期的末日期权,一晚上可能赚十几倍,但你不能一直盯着看。

我现在也在美团和阿里买期权。如果有双倍左右的回报,我会卖掉它。因为我觉得我没有时间去关注它,而且翻倍的收入已经达到了我的目标,所以这很好。

当然,会有一个很痛苦的奋斗过程,感觉自己没有抓住各种极端的机会,但最后,我的理智也告诉你,你抓住不了这种机会,你会吃亏的很久以后很多。,我曾经做空半导体指数,亏了很多钱。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的话,如果说我前期做了很多投机操作,做了一些波段,买了一些期权,今年开始慢慢调整策略。不是最多,但我对整个过程还是比较满意的。我想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港股和美股确实有一些我们闻所未闻的资金策略。一开始我们总想什么都用在国内如何炒美股,但最后发现可能还是要慢慢回归长期持有标的股票的投资思路。,还是太累了。

还有一点感觉就是自己在互联网圈,觉得可能对投资策略有一些影响。但坦率地说,我最终发现,因为所谓的内幕人士的观点,我损失了很多钱。

比如我偶然发现了微博,因为听微博的朋友告诉我如何对公司有信心,但最后我发现这并不能增加我炒股成功的机会。事实上,没有人能够完全判断资本市场的动向,包括很多大厂的员工,他们本来没有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但转眼之间,涨了好几倍。

所以我可能还是要建立自己的价值投资体系。仅仅依靠你周围的人告诉你你可以买哪家公司是没有办法降低整体系统性风险的。比如我要决定要不要买拼多多的股票,我现在不知道怎么问拼多多的人。我认为这没有多大意义。

收益方面,我没有具体统计过。去年美国股市可能稍微好一点,市盈率大约是2倍,但我认为那是不可持续的。去年坦白说,主要是当时抓住了三款国产新能源车的机会,今年可能就不是这样了。我认为投资赚的钱比薪水还多是不值得谈论的。我现在仍然关心风险。

讲述人:罗成

简介:曾就职于互联网公司、无人机公司,7年港股、美股经验

自己买股票的时候没有持有,所以不相信“圈内人”

我炒港股和炒美股比较早。2014年,有券商主动在该公司开户。比较容易,所以我直接做了。另外,我也是做互联网信息工作的,我认识的公司也是港股和美股上市的,自然就把港股和美股给玩了一把。

我的第一只重仓股是我自己的公司,因为当时作为公司的内部人,我还是很看好自己公司的发展前景的,有这个信心,所以就买了。

但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坚持太久,因为那时候交易比较缺乏纪律性,就是可能买一两个月没有太大涨幅就卖掉。回过头来看,过去几年,公司股价一直在向上滚动。

我的另一只重仓股是英伟达,我加倍了杠杆。那时候跳槽到一家无人机公司,开始更加关注芯片和硬件。我觉得英伟达有一些核心的东西。,也正是基于这种信心,我才敢不断加钱。

整体来说,因为我是互联网圈和科技圈,所以我投资的大方向是科技股和互联网股。当然我自己也买一些周期股,比如石油之类的,但是比较少。我觉得以我的知识基础很难准确判断周期股。所以除了疫情期间在国内如何炒美股,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周期股。

我买科技股的时候很少问所谓的内部人士。虽然我有这方面的资源,但我觉得其实有很多内行人可能看不清楚的地方。我仍然相信我自己的一些逻辑。

就像我第一次买这家公司的股票,我自己并没有持有,所以我觉得你身处其中未必能看懂资本市场,有些投资还是要靠长线逻辑。

回过头来看,我最引以为豪的运营,其实并不是赚更多钱的运营。比如我在跟谁学上赚了更多的钱,可能是两三倍,但实际上我冒了很多风险,做了一些短线操作。事实上,这种操作风险很大。我在公司股价大幅波动时介入,但我并不真正了解这家公司的价值。

英伟达也做得很好。但是我当时不应该加杠杆,有点急着用融资。120左右买的,然后230左右卖了,收益几乎翻倍。但随后又回落到 130、140 左右,然后回升到 500。

现在回想起来,我赚了钱,但我的操作方法是错误的。我不应该加杠杆,也不应该把仓位做得太重。如果仓位太重,你将难以长期持有。你对波动特别敏感,但你将无法赚取它的长期成长价值。

港股和美股的期权和牛熊证我都体验过。我一买港股就开始买牛熊证。真的很刺激。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太武断了,不好把握,后面吃过几次亏,后来干脆就不碰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的回报率是最高时的三倍左右。经过今年的下跌,已经回落到近两倍。它不到100,000美元。可能比我的工资还多,但我不能指望靠炒股过活。这是一个牛市。多少年才能赶上这个时间。春节过后,美股突然崩盘。我之前完全没有反应。人在赚钱的时候,很难想着减仓,所以不太可能会靠炒股而不是工作。